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ORK-CAM非球面切削的多中心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何燕玲1 …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北京市 100034  点击数3933  更新时间:2006/7/10 10:51:03  文章录入:biophotonics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德国ESIRIS准分子激光非球面组织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自三个不同医院的拟行LASIK的300人(600眼)根据屈光度分为A组(-1.00D~-6.00D)391眼,B组(-6.25D~-12.00D)209眼,行视力(裸眼、最佳矫正)、验光(主觉、电脑、散瞳)、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非接触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等检查。术前将术眼屈光度和平均角膜曲率输入ORK-CAM软件生成具有最小像差的非球面切削模式。术后检查同术前(除散瞳验光外)。结果:术后三个月裸眼视力>1.0, A组362例(92.7%),B组202例(96.9%);裸眼视力>0.5, A组391例(100%), B组209例(100%)。屈光度<±0.25D,A组108例(46.1%), B组98例(46.9%);屈光度<±0.5D, A组287例(73.3%), B组144例(68.8%);屈光度<±1D, A组377例(96.3%), B组196例(93.8%)。术前、术后在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值均无明显下降(P>0.05)。术后球差两组分别增加30%和70%(p<0.01),慧差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ORK-CAM非球面切削是治疗低于-12.00D的近视的理想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