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眼科中心 | 协和眼科 | 会议中心 | 医学资源 | 精美图片 | 眼科宝贝 | 协和论坛 | 淘宝网店 | 会员中心 | 帮助中心 | 金币换眼科点 | 申请专业权限 | 
最新公告:     本站新域名:http://www.eyecn.net  [毛进  2006年5月29日]        
您现在的位置: 眼科医生网 >> 会议中心 >> 第10届全国会 >> 中医眼科10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传统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脱离的应用研究         
传统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脱离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星伟 宫…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5 22:05:58
目的:通过视觉电生理方法更为客观地探讨视网膜脱离后的视功能发生发展规律,并为改善解剖复位后的功能复位寻求依据。 方法:应用创新的定性与定量的电生理联合检测方法结合光学快速Fourier分析、光谱分离技术及局部闪烁指数测量方法,通过全视网膜电流图(ERG)、局部ERG与多焦ERG技术对35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检测与随访研究。 结果: 1. 应用国际标准化建议的暗视视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振荡电位(OPs),单闪光视锥细胞反应及30Hz闪烁光反应记录与随访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的视功能状态。前瞻性记录分析与随访了进行单次巩膜扣带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78例178眼手术前后的视功能状态。随访1~6个月。 (1)阐述了ERG各反应成份在不同状态视网膜脱离的变化特点,首次报告了反映视网膜内层循环功能的OPs在复位前后的表现。30Hz视锥闪烁光的Fourier分析表明,一次谐波(1f)、二次谐波(2f)及比值(1f/2f)将产生规律性的异常改变,提示RD眼早期ERG电位降低主要是由于光感受器受损所致,内核层损害随脱离持续时间而增强。 (2)手术后1~2月,ERG的a波、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回升,但振荡电位总振幅无明显变化,仅在术后3月略有增加趋势,其子波波节数于术后1~2月即明显增加(P<0.01)。除a波外,其余指标的潜伏期在术后均延迟。随复位时间的延长,振幅无明显变化,潜伏期有缩短趋势。视网膜脱离复位后,最大反应振幅b/a比值呈增加趋势。术后1~2月,暗视视杆细胞反应振幅可恢复至对照组的58.11%,30Hz闪烁光反应的振幅则恢复至对照组的45.89%。 (3)术前视网膜脱离范围与术后1~2月的暗视反应呈负相关,脱离持续时间长者主要影响明视反应的恢复,而黄斑脱离仅影响振荡电位的恢复。术后3~5月,视网膜脱离范围的大小不再影响ERG的变化,而脱离持续时间仍然影响明视反应的恢复。视力在视网膜脱离术后也有明显恢复,术前黄斑脱离与否与术后视力相关,术前视力较好者术后视力也较好,术前ERG的a波、b波及振荡电位的振幅、b波的潜伏期与术后1~2月的视力恢复相关,随复位时间的延长,仅术前明视反应b波振幅、潜伏期及术前振荡电位总振幅仍与术后视力正相关。 2.视网膜脱离的局部视网膜电流图与多焦ERG研究(182例182眼): (1)通过改良的局部ERG技术可用于测试RD眼的视网膜不同部位的局部电位,应用局部ERG的Fourier分析发现了视网膜脱离黄斑功能受累的临床特点,阐述了1f、2f及1f/2f指标在视网膜脱离的意义,提供了早期探查视网膜脱离黄斑功能的新方法,阐述了视网膜脱离不同状态下黄斑功能受累的临床特点,以及黄斑脱离与否对手术预后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呈正弦波形的稳态局部ERG反应对于屈光闪质混浊RD眼的黄斑功能检测同样有效,局部OPs的记录则可了解RD眼局部视网膜的循环与乏氧状态。 (2)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多焦ERG记录观察发现:术前黄斑中心凹的反应密度与黄斑是否脱离有关,黄斑明显脱离患者其中心凹反应密度下降,潜伏期延迟,未累及黄斑者,其反应密度也下降,但潜伏期无明显变化,黄斑脱离者有时会保留小而尖的反应密度峰,提示中心凹处少量的锥细胞仍保持有用的视功能。黄斑的脱离程度与其术后视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相关。 (3)眼底镜下可见的黄斑脱离患者,a波与b波及OPs振幅的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有显著性差异。然而在视网膜脱离眼底镜下观测不到黄斑脱离的患者中,其中LERG与OPs的异常也有发生。表明在此类患者中仍有一部分人具有潜在黄斑脱离,由于黄斑脱离的病人拖延时间治疗视力预后较差,因此有必要在治疗中引起充分注意,31Hz闪烁光ERG的快速Fourie频谱分析发现:在视网膜脱离早期主要表现为1f的异常,随着脱离时间的延续2f 亦表现异常。 陈旧性脱离不仅表现为1f与2f 的异常,1f/2f比值表现异常。视网膜脱离时间越长,则2f 的异常越明显。对手术预后的分析表明在1f/2f比值升高的视网膜脱离,网膜复位手术后中心视功能的重建明显变成差。因此建议尽量争取在视网膜脱离1周以内即进行解剖复位手术,以获得最佳的术后视功能。 (4)应用局部ERG与多焦ERG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脱离进行疗效评价(83例83眼),通过视觉电生理技术指标对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给予中药网膜I号、网膜II号、黄斑I号治疗所产生的临床意义进行了阐述。应用定性与定量的电生理指标进行随访观测,可获得较以往心理物理学方法方法更为客观与敏感的指标, 结论与讨论: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功能将获到不完全的恢复,视网膜仍存在不可逆的损害,与RD的病理组织学的改变、术前状态、手术方法有关。术后视功能在1~2月内恢复最快且程度较大,随复位时间的延长增进缓慢。视网膜内核层的恢复较光感受器层迅速,视杆系统较视锥系统恢复迅速且较完全。视网膜微循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术后3月有缓慢增长趋势。术前ERG的明视反应及振荡电位可以提示术后视力恢复程度,但较视力更客观而准确。对于这类手术成功率较高的RD患者,早期发现,及时手术,防止脱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术中尽可能减少对视网膜的损伤,对保证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通过新的技术指标对视网膜脱离治疗前后的视功能状态及发展规律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分析,研究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不仅使我们对本病的功能学特点及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获得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对RD的临床诊治、预后及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客观依据。
会议投稿录入:norope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08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0508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