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眼科中心 | 协和眼科 | 会议中心 | 医学资源 | 精美图片 | 眼科宝贝 | 协和论坛 | 淘宝网店 | 会员中心 | 帮助中心 | 金币换眼科点 | 申请专业权限 | 
最新公告:     本站新域名:http://www.eyecn.net  [毛进  2006年5月29日]        
您现在的位置: 眼科医生网 >> 会议中心 >> 第11届全国会 >> 视觉科学与视觉生理11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非遗传性黄斑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初步探讨         
非遗传性黄斑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初步探讨
作者: 徐国兴 … 文章来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省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7 19:37:35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视网膜功能。方法:对23例(25只眼)非遗传性黄斑病变者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提取一阶反应(FOK)的P1波振幅密度、振幅均值、潜伏期各数值与正常人42只眼的各数值进行比较,及视力不同程度下降各组间的比较。结果:25只黄斑病变眼的振幅密度、振幅均值较正常眼明显下降,p<0.01。潜伏期无明显差别,p>0.05。视力中度下降的仅1环振幅密度、振幅均值下降,余四环无显著差别,视力重度下降的1、2环振幅密度、振幅均明显下降余三环无显著差别,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别。说明视力越差振幅密度、振幅均值越低,其视功能越差。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技术对于后极部视网膜尤其是黄斑部功能的了解有其独特的作用。
会议投稿录入:xgx爱眼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08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05085871